冰點(凝固點)(freezing point)是在一定非固體物質,一定壓力下等條件,變為固態,稱之為冰點或凝固點。淡水在0℃結冰,叫做冰點。被測液體(如牛乳,防凍液等)的冰點是一個不確定的溫度。因為一般液體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所以被測液體的冰點的變化與被測液體中的成份和密度有密切的關系,正常被測液體的冰點在-0.533~-0.516℃之間。
快速微量冰點測定器的原理:冷卻液流動使被測液體溫下降,同時攪拌被測液體,使被測液體表層散失熱量,被測液體被冷卻。被測液體溫度下降,當被測液體的溫度接近被測液體密度值時的溫度,表層被測液體比重中大,內層被測液體比重相對變小,這時表層與內層被測液體就會發生對流混合。降溫過程把表層的冷卻被測液體帶到內層,又把內層形成冰晶時放出的結晶熱帶到表面,被測液體再次冷卻,直到整個被測液體的密度均勻穩定才停止。當被測液體溫度下降到冰點并且繼續散熱時,被測液體就開始結冰。
快速微量冰點測定器以高靈敏度感溫元件測量冰點,并轉換為滲透摩爾濃度單位(OS mol)。冰點是指溶液的固態和液態處于平衡狀態下的溫度。對于水溶液,在從液態向固態冷卻變化的過程中,溫度雖已達到甚至低于冰點而不發生結冰的現象稱之為“過冷現象”,處于過冷狀態下的液體是不穩定的,任一擾動便可“觸發”其立刻結晶而變為固態,釋放出“晶化熱”,將使過冷的溶液在冰晶形成瞬間產生溫度回升現象。上述過程,可用“結冰曲線”來描述。從結冰曲線可以看出,過冷的溶液在結冰釋熱后有一段溫度平穩的時間,這段較平穩的溫度即為溶液的冰點,本實驗所用冰點滲透壓計即根據對這一溫度的測量求出被測液體的冰點,并將冰點下降值換算成滲透摩爾濃度單位(iC),且顯示讀數。